寻找寻亲生父母,男,河南人,生于1970年12月15日,在1970年失踪,【被拐卖】,不明,无
联 系 人:杜武林
联系电话:1383327003 1537335002
[email protected]
河南省延津县,
绍兴县报:河南杜先生想找亲生父母和同胞手足
新闻日期: 2006年08月23日
“我现在什么都不缺,就是有一个心结难解,我想看看自己的亲生父母什么样……”话一出口,杜先生眼里涌出一种难言的失落。为了寻亲,了却自己的心愿,从上海到绍兴,两个月来,杜先生每一天都盼着自己能找到生父生母。
事业有成,身世是个谜
本人联系方式 QQ:5728040921164625773联系电话:1383732700315037335002
杜先生叫杜武林,今年36岁,是河南新乡市延津县人。他是做通讯生意的,在延津县城开了3家手机店,生意不错,膝下有一儿一女,在当地他们家算是比较殷实的。如果没有身世一事,杜先生和他的家人会继续过着平静、富裕的生活。
杜先生是家里惟一的儿子,上面有四个姐姐,父母将他视为珍宝,尽管生活困难,但只要家里有好吃的好穿的都是给这个小儿子。小时候,杜先生和邻居小孩打架,别人就会骂他是“上海抱来的”,那时他就曾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,但这些怀疑都被父母给坚决否定了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敏感的杜先生还是感觉出了有点不对劲,四个姐姐尽管对他很客气,但却缺少一种血肉的亲情,特别是她们出嫁后,跟他的关系疏远了。对自己的身世,杜先生一直耿耿于怀,但由于当时养父母都健在,怕他们伤心,他一直没有提出来。15年前,养父养母相继去世,也许是害怕失去儿子,走的时候,关于儿子的身世,两位老人一个字都没有透露。
为揭谜底,千里寻亲
身世之谜一直纠缠着杜先生,而这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,使他寝食难安。见丈夫为此苦闷,妻子就鼓励杜先生索性去找找亲人,这样也就了了心愿。妻子的一席话打动了杜先生,但手头没有丝毫线索,人海茫茫去哪里找,陷入迷茫中的杜先生想到小时候邻居小孩的那句骂他的话:“上海抱来的”。尽管知道凭这么一句话想要找到亲人,希望渺茫,但寻亲心切,7月份杜先生还是来到了上海。
他在上海走遍了所有大大小小的孤儿院,没有丝毫有用线索,就在杜先生准备去江苏寻找时,他接到本家叔叔的一个电话,说他知道有关他的身世,让他赶紧回家。从上海回到河南的家里,本家叔叔告诉杜先生,他的老家在绍兴县的一个农村,生父名叫张宪清,是一名乡村教师,上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,他被抱走时,他哥哥已经在读初中了。
赶赴绍兴,想见亲生父母
从叔叔口里,杜先生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:1970年腊月时分,当时自己刚刚满月时,就被养父给抱到了河南,后来生父还曾4次寄信打听过杜先生的情况,养父只回过一封信。而这封信就是本家叔叔替写的,由于事隔多年,对于寄信的具体地址叔叔已经不记得了,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回信的落款地址是“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胙城林场”。
知道这些后,杜先生马不停蹄地赶到绍兴。尽管有了生父的名字和职业,但由于已事隔36年了,想要找到也并非易事。杜先生先是来到县教育局,但在所有退休教师的档案中都没有发现“张宪清”三个字,然后来到县公安局,也没有找到这个名字。县公安局基层基础管理科的楼国良科长提醒杜先生,他们电脑储存系统曾在2004年全面升级,所以那年以前已经死亡的名单都已经消除了。
难道生父已经不在人世了?但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,如果父亲还健在的话,他已经70多岁了!寻亲没有了方向,但杜先生依旧没有放弃,最后他找到了本报,寻求帮助。“如果生父生母已经不在人世,我哥我姐应该还在。”杜先生说现在日子好过了,但养父母已经去世,无法尽孝,他就是想找到生父生母,尽自己做儿子的孝道,对于当年的弃养,他一点都不会责怪。来源:绍兴县报(本报记者 邵荣英)
编后:杜先生的一片孝心让人感动!如果读者有什么线索能帮杜先生找到绍兴亲人,请拨打热线:0575——5581632 8851531